吾征饮食AI行为预警预测系统使用教程

AI教程 2025-03-29 41
吾征AI健康

吾征AI健康

  • AI医疗
  • 50
  • 15.10430.wuzhengai

吾征饮食AI行为预警预测系统,作为国内首个饮食行为管理大脑,能助力个人实现精准饮食健康管理。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使用方法。

一、系统功能概览

在使用系统前,需对其强大功能有所了解。该系统可采集用户基本信息和连续多天饮食数据,这些信息涵盖年龄、性别、体重、身高、酗酒史、抽烟史、过敏史、既往病史、现病史等,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。

系统能深入分析用户单餐或多餐中28种营养元素的摄入情况,包括氨酸、钙、蛋白质、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。通过与每日摄入量对标,判断摄入是偏低、偏高还是正常,并进行归类统计,让用户实时掌握自身营养状况。利用多层感知器、K-means分类器等技术,系统还能预测患病风险,并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,全方位守护用户健康。

QQ20250329-111539.jpg

二、注册与登录

访问吾征饮食AI行为预警预测系统的官方网站或下载对应的APP。打开应用后,点击“注册”按钮,按照提示填写手机号码、设置密码,并完成验证码验证。若您选择用第三方账号登录,如微信、QQ等,直接点击相应图标授权登录即可。注册成功后,返回登录界面,输入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。

三、完善个人信息

登录后,进入个人中心,点击“个人信息”板块。依次填写年龄、性别、体重、身高信息。比如,一位30岁男性,体重70公斤,身高175厘米,就如实填写。接着填写酗酒史、抽烟史,若没有则选择“无”;有饮酒或抽烟习惯,详细描述频率和量。

过敏史方面,若对海鲜、牛奶等食物过敏,务必准确填写,避免饮食风险。填写既往病史和现病史,像高血压、糖尿病等疾病,为系统分析提供更精准依据,帮助其做出更符合个人状况的饮食和健康建议。

四、饮食数据录入

(一)手动录入

进入系统主界面,点击“饮食记录”。选择要记录的餐次,如早餐、中餐、晚餐或加餐。以早餐为例,点击后进入录入页面,从系统提供的1000多种食材列表中选择所食用的食材。若吃了面包、鸡蛋和牛奶,依次选择并输入食用量,比如面包100克、鸡蛋1个、牛奶250毫升。若食用了系统中没有的特殊食物,可点击“添加新食材”,手动输入食物名称、营养成分等信息。

(二)扫描就餐小票

在就餐后,找到消费小票。点击系统中的“扫描小票”功能,将手机摄像头对准小票,确保小票内容清晰完整,系统会通过OCR文字识别技术自动提取食材、菜品名称及数量信息。若识别有误,可手动修改。比如,小票上的“西红柿炒鸡蛋”识别成“西红柿吵鸡蛋”,手动更正即可。

五、查看营养摄入分析

完成饮食数据录入一段时间后(一般系统会及时处理,数据量较大时可能稍有延迟),点击“营养分析”板块。系统会展示28种营养元素的摄入情况,以图表形式呈现更为直观。比如,用柱状图对比各种营养素的实际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。

若钙的摄入量偏低,系统会提示并给出增加钙摄入的建议,如多喝牛奶、多吃豆制品等。还能进行单餐和周期性分析,选择“单餐分析”,查看某一餐的营养摄入是否均衡;选择“周期性分析”,了解一周或一个月内的营养摄入趋势,判断饮食模式是否健康。

六、疾病风险预测与解决方案查看

在系统主界面点击“疾病风险预测”。系统会根据录入的个人信息和饮食数据,利用多层感知器、K-means分类器等技术进行分析。等待片刻后,显示预测结果,以风险指数表示患病可能性。

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指数较高,系统会详细说明原因,如饱和脂肪摄入过多、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,并提供解决方案,像调整饮食结构,减少动物油使用,增加粗粮摄入等。同时,给出定期体检建议,方便及时监测健康状况。

七、获取个性化饮食建议

点击“个性化建议”板块,系统依据个人的健康状况、饮食习惯和疾病风险预测结果,提供定制化饮食建议。例如,对于有糖尿病风险的用户,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,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,合理分配三餐热量。

还会推荐适合的菜谱,这些菜谱来自系统的3000多个菜谱库,包括家常菜谱、健康美食等。每个菜谱都有详细的用料、制作方法、特点介绍,部分还说明功效和注意事项,方便用户参考制作。

八、使用开放平台功能(如有需要)

若您希望更深入了解自身饮食行为和疾病风险,可使用开放平台功能。在系统中找到“开放平台”入口,进入后,系统针对疾病主要诱因进行分析,评估连续时间段内的饮食行为。通过图表展示营养素摄入情况,方便快速了解饮食状况。

若发现铁元素摄入不足,系统会预测可能带来的饮食风险,如缺铁性贫血风险增加,并给出调整饮食的建议。开放平台还能通过多层感知器和Adaboost算法构建的模型,提高疾病风险预测精度,为饮食管理和疾病预防提供有力支持。

九、常见问题解答

数据安全问题:系统采用先进加密技术,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和饮食数据安全,不会泄露给第三方。

食材识别不准确:若遇到食材识别不准确,可手动修改或反馈给系统客服,以便优化识别算法。

系统卡顿:若系统卡顿,可能是网络问题或同时使用人数过多,尝试切换网络或稍后再用。

文章由本站整理发布,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s://www.12330.com.cn/view-f11670fd

文章目录